电话:0592-3198626
服务与支持
氨氮对鱼类的危害、来源途径和解决方法

氨氮理想范围:<0.2mg/L

氨氮的主要危害:氨氮浓度升高,则对鱼类有轻度毒性,容易发病,氨氮浓度过高,对鱼类的毒性较大,容易导致鱼类中毒发病,甚至大批死亡。

 

氨氮的来源主要由三大途径:

1>水生动物的排泄物、施加的肥料、残饵、动植物尸体含有大量蛋白质,被池塘中的微生物菌分解后形成氨基酸,再进一步分解成氨氮。

2>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3>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


氨氮的消除途径:

1>硝化和脱氮;

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氧浓度低于1-2mg/L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当形成的气态氮作为代谢物释放并从系统中流失时,就称之为脱氮作用。

2>藻类和植物的吸收;

因为藻类和水生植物能利用铵(NH4+)合成氨基酸,所以藻类对氨氮的吸收式池塘中氨氮去除的主要方法,冬天藻类的减少和死亡会使水中的氨氮含量明显上升。

3>挥发及底泥吸收;

在池塘中氨氮浓度高、高PH值、采取增氧措施、有风浪、搅动水流等情况下,都会有利于氨氮的挥发。底泥土壤中的阴离子可以结合铵离子(NH4+),在拉网或发生类似的引起底部搅动的操作时,池底沉淀物会暂时悬浮在水中,铵离子(NH4+)就会被释放出来。

4>矿化及回到生物体内;

所谓矿化,即部分氨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与池底土壤中,这些有机物质分解后又回到水中,分解速度依赖与温度、PH、溶氧以及有机物质的数量和质量,在氨(NH3而不是NH4+)能通过鳃进入水生生物体内。

 

氨氮的控制方法:

1>清淤、干塘;

每年养殖结束后,进行清淤、干塘,暴晒池底,使用生石灰、强氯精、漂白粉等对池底彻底消毒,可除去氨氮,增强水体对PH的缓冲能力,保持水体微碱性。

2>加换新水;

换水时最快速、有效的途径,要求加入的新水水质良好,新水的温度、盐度等尽可能与原来的池水相近。

3>增加池塘中的溶氧;

在池塘中使用“粒粒氧”、“养底”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可保持池塘中的溶氧充足,加快消化反应,降低氨氮的毒性。

4>加强投饲管理;

选用优质蛋白质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提高饲料的能量、蛋白比,炳在饲料中定期添加“EM菌”及“活性干酵母”可调整水生生物肠道菌群平衡,产生酵母菌素,通过改善水生生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二间接降低水中氨氮等有害化学物质的含量。

5>在池塘中定期施用水体用微生态制剂;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施用“光合细菌”、“降氨灵”等富含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的水体用微生态制剂,炳配合抛洒“粒粒氧‘等池塘底部增氧剂,增加池底溶氧,直接参与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的去除过程,将有害的氨氮氧化成藻类可吸收利用的硝酸盐。

6>其它措施;

合理的放养密度:定期检测水质指标;

施用佛石粉吸附氨氮(1g佛石粉可除去8.5mg总氨氮);

多开增氧;

使用磷肥来刺激藻类生长,吸收氨氮;

控制水体PH在7.6-8.5之间,不让池塘的PH值过高。

 


微信公众号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厦门盘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厦门市火炬高新区创业园伟业楼N209室  电话:0592-3198626  闽https://beian.miit.gov.cn ICP备16001001号-2